架构图
用户查询指定 page 的数据
- 首先查询该 page 是否在缓存中,通过 hash table 快速查找它在缓存池的位置
- 如果存在,那么从缓存池读取返回
- 如果不存在需要从磁盘读取数据,并且放入到缓存池中,然后返回
postgresql 存储单位
postgresql 底层存储的数据交互是以 Page 为单位的,它会负责将数据持久化到底层的文件系统里。postgresql 的这种设计应该是基于磁盘考虑的,因为我们大部分的存储介质都是磁盘,磁盘都是由固定大小的扇区组成,一般是512字节。文件系统负责与磁盘交互,它为了利用磁盘顺序读写的特点,将数据交互的单位设置为更大的块,一般是4KB。因为每种磁盘和文件系统的交互单位并不一定相等,postgresql 为了更好的跨平台性,将数据单位设置为 Page,默认 8KB。
数据读写安全性
虽然一些磁盘或者文件系统支持一定长度的原子读写,但是长度不一致,而且有些系统并没有实现。如果 postgresql 想支持跨平台,那么它不能依靠底层的原子操作,需要自身保证这些数据的正确写入,防止 part-write 问题(也就是当写入一个 Page 时机器断电了,可能造成 Page 只写了一部分)。
postgresql 为了解决整个问题,它使用了 xlog 存储了每次修改。并且在 page 第一次修改时,还会记录该 page 的全部数据。这样即使发送了 part-write 问题,也可以从 xlog 恢复出来,具体细节可以参考 postgresql checkpoint full-page write。
Buffer Pool
如果每次读写数据都需要从磁盘操作,那么造成读取速度很慢,所以在实现数据库时,都会加上缓存。一般来说,数据库为了更加精细化的管理,不会采用文件系统的自身缓存,而是自身来实现缓存管理,因为数据库对数据更加理解。postgresql 使用了 Buffer Pool 来实现缓存。
当需要取数据时,需要先从 Buffer Pool 中查找,如果没有则需要从磁盘加载到缓存。因为 Buffer Pool 是对外层用户透明的,用户只是传输 Page 地址,为了快速的查找指定 Page 在 Buffer Pool 的位置,postgresql 使用了 hash table 来存储。
Buffer Pool 在 postgresql 的定义如下,它只是一个简单的数组
|
|
Buffer 存储的数据是和 Page 完全一样的。我们还需要一些描述 Buffer 的信息,比如该 Buffer 对应哪个 Page,这里当持久化该 Buffer 的时候,知道存储到磁盘的哪个位置。还有为了支持并发,需要保存一些并发的信息。这些信息都由 BufferDesc 保存,需要强调下 BufferDesc 信息是不会被持久化的。
|
|
我们查看下 BufferTag
的定义,看看 postgresql 是如何表示 page 地址的。postgresql 对于表是单独存储的,每个表除了包含了本身的数据文件,还有其它一些类型的文件。
|
|
我们仔细看看BufferDesc
虽然是数组,但是在创建的时候,却是以BufferDescPadded
格式存储的。
|
|
为什么需要在BufferDesc
添加一个 64 bytes 的空闲数据呢。其实这是 postgresql 针对 cpu cache 做的优化,这里简单说下 cache 原理。如今的 cpu 处理速度越来越快,以至于内存的读取速度已经不能满足了,所以每个 cpu 都会有着独立的 高速 cache。当 cpu 要处理数据时,会先从内存中把数据加载到 cache,每次交互的数据单位大小叫做 cache line size,一般是 64 bytes。当两个 cpu 并行的处理同一块数据,那么就会造成该数据都会被拷贝到两个 cpu 的 cache 里。如果一个 cpu 修改了该 cache,那么会造成另外一个 cpu 的 cache 失效,那么另外的 cpu 就会重新去共享内存或者共享 cache 取数据,这种现象称为 false share。
postgresql 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粗暴,在 BufferDesc 之间添加了 64bytes 的空闲数据,这样就能够保证在同一个 cache line 是不可能包含多个 BufferDesc
,避免了 false share。不过这也造成了内存浪费,假如我们的缓存个数为 1024 个,那么就会造成 64Kb 的空间浪费。